2022 年 4 月 8 日下午,2022創交會系列活動之大灣區國際技術經紀人才體系建設交流沙龍活動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成功舉辦。
活動由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辦公室指導,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中以集知(廣州)科技有限公司主辦,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廣州華昇科技咨詢有限公司協辦。本次活動旨在充分發揮大灣區各協會、高校、服務機構的協同作用,加快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知識、實務能力的國際技術轉移經理人,建設專業化技術經紀人隊伍;同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戰略支點,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圈,進一步引領推動廣州市向科技創新強市邁進。
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發展部二級調研員梁高峰、廣東省經濟科技發展研究會書記趙威、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運營總經理丁瑤、中以集知(廣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付西西、廣州成果轉化科技產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文勝、以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州軟件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7所院校代表參加了本次交流活動。
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發展部二級調研員梁高峰表示: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戰略資源,也是城市創新的動力源泉。打造技術與資本、管理、經營、市場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是我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環節。目前大量的科技成果轉從業者缺少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對科技成果轉化專業運作能力不足,在芯片、OLED等技術領域的轉移轉化更是缺乏專業人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鏈條作業、團隊工作,并非單人運作,在大灣區科技生態圈中,1000多家科技型企業以及產業園區緊需科技成果轉化復合型人才,因此建立大學生人才庫,培養綜合配套人才,打造成果轉移轉化生態閉環對于科技成果轉化至關重要。
中以集知(廣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付西西發言:目前,我國國際人才競爭力不斷提高,但缺少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的專業人才以及與之相配套的人才體系建設。技術經紀人培養一直是國家、省、市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重點關注的領域,但目前具有科技創新常識,能馬上投入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本次設立國際技術經紀人崗前培訓班初衷不僅是為了培養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的技術轉移人才,同時還可以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國際技術經紀人是創新型、復合型的科技服務人才,其就業場景包括政府機構、產業研發中心、高水平企業研究院、創新投資機構等。公司在2021年就針對大三大四學生開展了一期《國際技術轉移經理人崗前培訓班》,學員成績優秀,供不應求;同年,公司也組織了四期針對社會人員的《技術經紀人培訓班》,建立了穩定且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和課程體系,為大灣區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培育和輸送了人才。公司將繼續在創新人才、科技人才和產業人才的培育方面,拓寬國際合作渠道,引進先進的課程和師資,結合灣區的定位需要,探索合作、服務灣區。
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總經理丁瑤發言:技術經紀人是一種復合型科技服務人才,需要具備溝通、組織、協調能力以及鑒別、評估、經營能力,隨著我國技術交易市場龐大的需求,技術轉移人才在科技服務行業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高水平的技術經紀人幾乎到了奇貨可居的程度。針對目前技術轉移人才的供需痛點進行了分享,經過前期調研了解,除了專職的技術經紀人外,科技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產業園區、科技型企業也有技術轉移人才的需求。目前,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已與近20家生態合作伙伴達成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和輸送的合作意向。圍繞技術轉移轉化開展體系化的崗前培訓,選拔一批優秀的大學生,使學生能較為迅速地適應崗位,同時也大大縮減用人單位的培訓時間。
在沙龍活動自由交流環節中,各協會、高校、服務機構代表進行自由交談、發表意見,為如何打造專業化技術經紀人隊伍、完善國際技術經紀人崗前培訓班出謀劃策。
其中,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陳穎副教授提到,企業用人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學校也有開設像創新創業課、商業計劃課等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課程,但在實際上卻很難將學生和企業雙方實際聯合起來。為了解決這類問題,除了簡單開展國際技術經紀人崗前培訓班外,企業代表建議還可以將這類課程常態化,升級成為一個基礎的服務平臺,模仿律師所的運作方式,培養和吸納眾多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以滿足產業需求。院校代表也提議,在一些特定領域需要特定專業人才的企業,可以與高校的相關學院進行校企合作,針對性地培養科技成果轉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