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到了驚蟄,中國南方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時節,北方地區也漸漸入春,春耕由南向北漸次展開。
一年之計在于春。3月2日,中以集知(廣州)科技有限公司一行參觀拜訪了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團隊位于廣州市增城區的無人農場實驗基地。
圖丨中國工程院羅錫文院士帶領中以集知科技一行參觀無人農場基地。
無人農場項目是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農機裝備”專項項目、“無人農場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 “無人農場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資助下的研究成果,實現了水稻生產耕整、種植、田間管理和收獲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目標。
無人農場是智慧農業的一種生產方式,是實現智慧農業的一種途徑。
無人農場有五個特點:
一是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即覆蓋農作物生產中的耕整、種植、田間管理(水、肥、藥)和收獲的各個環節;
二是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即農機自動從機庫轉移到田間,完成田間作業后自動回到機庫;
三是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即在農機轉移和作業過程中能實現自動避障,遇到異常情況能自動停車,以確保安全;
四是作物生產過程實時全監控,即能對作物生產過程中的長勢和病蟲草害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五是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即能根據作物的長勢和病蟲草害情況及時作出決策并自動進行精準作業,包括精準灌溉、精準施肥和精準施藥等。
無人農場主要依托三大技術的支持:生物技術、智能農機和信息技術。
生物技術主要為無人農場生產提供適應機械化作業的品種和栽培模式;智能農機主要為無人農場生產提供智能感知、智能導航、智能作業(精準作業)和智能管理;信息技術主要為無人農場生產的信息獲取、傳輸和處理,農機導航與自動作業,農機遠程運維管理提供支持。
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技術是無人農場的關鍵技術,可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從2004年開始,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團隊開展了農業機械導航及自動作業關鍵技術的研究,突破了導航定位、路徑跟蹤、電液轉向、電機轉向、速度線控、機具操控、自動避障、主從導航、車載終端和系統集成等十大關鍵技術。
羅錫文-中國工程院院士
農業機械化工程專家,現任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南方農業機械與裝備關鍵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理事長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長期從事水稻生產機械化和農業機械與裝備機電一體化技術研究。
羅錫文院士團隊先后研制成功無人駕駛旋耕機、無人駕駛播種機、無人駕駛插秧機、無人駕駛高地隙寬幅噴霧機和無人駕駛收獲機,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水田自動導航作業和主從導航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滿足旱地/水田耕整、種植、植保和收獲等環節精準作業需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現代農業智慧生產提供了重要支撐。
滑動查看更多
圖片:無人駕駛旋耕機從廠房出來、到田地耕作全過程。
相信無人農場項目研究成果將會助力農耕季節的各個環節,在減輕農作者工作負擔的同時,也會大大提高效率,進一步推動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